這是在賴大噗在上小學前,寫給他未來班級導師的一份質性評估報告,讓老師對大噗有更深的了解。
v 性格與過往
較為靜態、被動,在團體中,不是領袖型,也不是問題人物型的孩子,為楨屬於群體中為數最多,也比較不需要老師費心思的「羊群型」的孩子。
長於圖像觀察與描繪,手邊沒有紙筆的時候,常常放空沈浸在自己幻想的世界裡。
為什麼要上學?為楨的幼稚園是從大班讀起,大約是上學上了三個禮拜之後,為楨問我「為什麼要上學?我想在家裡玩久一點。」我給為楨的答案是:「你可以不用上學,但你不能不學東西。如果你不想上學,你可以待在家裡跟我學。」我以為楨可以理解的方式向他說明,學習取徑可以不同,但不管何種取徑,學習是邁向獨立生存的必經之路。
似乎已能有意識地為自己做出選擇。2016年四月底,中和附幼入學抽籤為備取,在可能無校可讀之下,我問過為楨:「你可能會是上小學之後,唯一沒上過幼稚園的小朋友,會跟別人不一樣,這樣可以嗎?」為楨的回答是:「不會怎麼樣吧?」備取進入中和附幼之後,我為為楨選擇半天,但在正式註冊繳費前,讓他看過班上其他同學全天的生活方式,後來因為半天的幼稚園還是讓早已自在鬆散習慣的為楨有很大的「自主時間被剝奪感」,所以他還是選擇了半天。大班下學期註冊前,再次面對半天或全天的選擇時,為楨認真考慮,下午留在學校,就還會有一次「自由活動」時間,可以和同學玩,但是在家裡也很好……最後他選擇半天。
v 生活能力現況
就居家可以觀察到的部分,已能自己做到:洗澡、吃飯、整理書包、洗學校餐碗、準備隔天衣物、倒垃圾。
在學校的生活自理能力,無從觀察,只能轉述中和附幼老師的說法:「都可以,但就是動作慢,尤其是吃飯,進到小學後,生活節奏相對明快緊湊,怕會跟不上。」
v 智能發展現況
語文
家中使用的語言主要為閩南語,次為英文,中文僅限於書面閱讀或有聲書的聆聽。
因為閩南語的書面系統,不論漢文、羅馬文或漢羅並用,都奠基在中文和英文的基礎之上;而書面的讀寫與口語的聽說正面相關,但卻又不像口語一樣是自然習得,須經刻意學習,基於上述兩個原因,在此省略閩南語與中、英文聽說的部分,僅就中、英文讀寫的部分說明:
Ø 中文
為楨很清楚地知道,不論是透過字型或是透過注音認字,都可以幫助自己獨立閱讀,因為為楨喜歡閱讀,所以具有學習動機。
¶ 因為長期閱讀自然因字形識字,粗估約200字左右。
¶ 注音:只在中和附幼大班下學期「幼小銜接」課程中接觸,暑假中沒有安排所謂的「正音班」,也不會主動教導,除非為楨自己要求──他以為夜市裡賣的測驗卷就是幼小銜接課程裡做的「注音遊戲本」,買了一堆回家。
目前注音能力現況:
因為英文是為楨第一個接觸的拼音系統,所以音韻覺識的訓練也是以英文為背景來實施,但在符號如字母或注音符號沒有介入的狀況下,音韻覺識能力是可以跨語言轉移的(〈中文與英文語音覺識和符號表徵之關係〉,鄭佩芬,2002),而在為楨身上也得到應證,為楨可以操弄以音素為單位的音混合與音分解。
但是……
但注音符號不若英文是以音素為操弄單位,某些聲符中含有元音,為楨還不熟悉必須先將元音去掉再做音混合的規則,單純以所有聽到音素(包含元音部分)做混合,所以拼出來「怪怪的」。例如:南,ㄋnǝ──ㄢˊan──,為楨拼不出來,最後勉強擠出一個近似於「黏、娘、暖」的音,怎麼聽都不是「南」。在我把ㄋ的元音ǝ去掉變成n之後,大噗很快地拼出了「南nan」。
符號與聲音還沒全部對上,簡單說,就是37個注音符號還沒認全。
還不能掌握四聲調與其他注音符號特有的規則,以下舉兩個例子:
「博、婆、磨、佛」,四個以ㄅ、ㄆ、ㄇ、ㄈ為聲符的字音,聽得到ㄨ的音,但在拼寫時,不能將ㄨ寫出來。
ㄢ,在「藍」字時,以本音an發音,即可拼出「lan」,但在「鹽」字時,必須變音為en,才拼得出「ien」。
Ø 英文
¶ 能獨立閱讀美國約大班適齡的讀本。
¶ 已能掌握粗略的拼寫規則,寫出可以辨讀的字串。
數學
目前已在Khan Academy可汗學院裡完成了小二40%的課程,比對我國課綱,可能程度在小一下。
Ø 已建立明確、穩固的位值概念。
Ø 能做10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做20以內的退位減法。
Ø 在相應於目前算術能力的文字應用題型中,對「比較」類的問題,尤其是「負面比較」,如少多少?短多少?欠多久?還不能掌握得很好。其餘部分的文字應用題型之解題能力大約與算術能力相當。
Ø 有乘法概念,知道這樣的圖意義為2+2+2=3+3=2*3=6,但還不會背乘法表。
其他認知
難以具體說明,只能從家庭環境來推斷,為楨在其他方面認知的深度和廣度應該符合其年紀應有之水準。家庭環境之說明如下:
Ø 家裡沒電視,呵!這點挺重要的。
Ø 雖然媽媽我是電腦重度使用者,但真的不太常滑手機,更別說手機輪到為楨玩。
Ø 四口之家裡,爸爸除外,其餘三人都有穩固的閱讀習慣。
Ø 我是全職媽媽,但是那個「齣頭」很多,什麼都好玩,什麼都覺得有趣的媽媽,兩個孩子都是打從出生起,就一日不離的帶在身邊過日子,所以我做什麼,為楨和弟弟就只能跟著媽媽一起做,活動中固然有許多是針對孩子而設計的,但也有很多不是特別為孩子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