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4日 星期二

新竹巴棍露營有感--非關露營的露營感想

老婆仔蟬、電光蟬、小蟬、大蟬

根據語言人類學家Edward Sapir的假說──語言同時影響及反映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意即如果牛頓說的不是英語而是印地安語,他的宇宙觀一定與我們現在所讀到的不同,語言反映出人的生活背景,長年生活在極地環境裡的Inuit人對冰、雪的形容詞多過於住在中低緯度的人。這個假說也印證在我和賴老爺身上,我在台中小型加工區裡長大,周遭都是鐵工廠,離家最近的一片稻田在小學二年級時消失,對我來說蟬就一種,就叫「蟬」;而賴老爺長在基隆的中正山上,他的蟬種類可就多了,有老婆仔蟬、電光蟬、小蟬、大蟬。
老爺童年時期孩子們之間的用語跟物種正式名稱之間完全沒有連結,反覆比對之後,大致推測如下:
老婆仔蟬:應該就是暮蟬。(150904請教了出身基隆的專家李璟泓,才知道「老婆仔蟬」其實是蟪蛄,當初拿著暮蟬的圖片問老爺是不是「老婆仔蟬」,老爺說:「應該是」,這會兒拿著蟪蛄和暮蟬的圖片給老爺比對,老爺方能清楚指認蟪蛄才是「老婆仔蟬」,而後再以「老婆蟬」和「蟪蛄」兩個關鍵字去查,發現「老婆蟬」其實是對蟪蛄的普遍俗稱,並非基隆特稱。)
老婆仔蟬/暮蟬(不確定是哪一種蟬)
電光蟬(老爺說也可能是叫「暗光蟬」,年代久遠,他有點忘了):很吵很吵的,應該就是騷蟬。
小蟬:尖銳的唧唧聲的,應該是草蟬。
大蟬:應該就是雄蟬。

虹彩叩頭蟲

大、小噗的安媃姐姐──一個小二的妹妹在帳篷門口發現一隻蟲,大叫「我知道這種蟲,壓牠的背,牠會敲牠的頭喔」,我認不得這隻蟲,但從小妹妹的描敍我猜牠應該就是「叩頭蟲」,一群孩子輪流玩了蟲,壓著叫牠叩頭,看著牠躍起翻身,我拍了照也錄了影,然後就放牠走了。
回到家後,一經查證,那隻蟲竟然是台灣特有種的二級保育類的虹彩叩頭蟲。所謂的「一級保育」指的是「瀕臨絕種」,而「二級保育」意為「珍貴稀有」,大樹出版的《台灣昆蟲記》裡說:「虹彩叩頭蟲……在中低海拔均可發現,目前的族群數量還不算少,在許多林相破壞不嚴重的地方都能找到。」
我嚇出一身冷汗,雖然「數量還不算少」,但畢竟是保育類昆蟲,真把牠「怎麼樣了」還是有觸法的可能。
本想告訴噗們「下次在野外與這種虹彩叩頭蟲再相遇時,千萬別把牠們『給怎麼樣了』」,但想想這樣教好像也不太對,生命之所以珍貴在其為生命,而不在人類所給予的「特有種」、「二級保育類」標籤。「特有種」、「二種保育類」只是生態上的宏觀呈現,從我們個人的角度出發,菜葉上的蝸牛和特有種、二級保育的虹彩叩頭蟲同等珍貴。我慶幸著自己不但沒把那隻「特有種」、「二種保育類」的虹彩叩頭蟲「給怎麼了」,我更慶幸我也沒把巨網苔蛾的毛毛蟲、獨角仙、鬼豔鍬形蟲、星天牛還有一堆夜裡驅光而來、族繁不及備載的六腳朋友們「給怎麼了」。至於什麼保育類不保育類的我就沒再對兩隻噗說了,我想我在他們眼前做了什麼比我對他們說了什麼來得重要。
鬼豔鍬形蟲(雄)
至於「騷擾」了那隻虹彩叩頭蟲,我是這麼想的……
好奇是人的天性,好奇讓人得以認識這世界,對生命和世界的尊重是好奇心的邊界限制。那隻虹彩叩頭蟲是倒楣的,但感謝牠。我們因騷擾牠所帶給孩子對世界的認識(知道叩頭蟲會叩頭、會彈跳)可能微乎其微,但我想這樣的經驗絕對會讓這四個孩子更喜歡大自然、更願意親近大自然,多些這樣的經驗,大自然會一點一點地在孩子的心中佔有位置,孩子會漸漸明明大自然的珍貴。
如果人不以「萬物之靈」的位置看待一切,我們也只不過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自然裡生命的相遇,絕對不是全然的美好,總是誰吃了誰、誰佔了誰的地盤。人的確和其他的動物不同,有人說「人是唯一不為生存而獵殺的動物」;工業革命後的這幾百年來,人變得更糟糕了,我們開始以「生存」之名而擴張;當年日本、德國這樣的擴張因戰敗而定論為「不義」,那今日我們以生存之名對大自然加以掠奪、毁壞之時,誰能來控訴我們的不義?
殺十人、百人甚至千人是極殘忍,但不至滅族;唯奪其環境、文化,縱然不殺一人,但定然能在一代生命周期裡滅其族群。的確,現代人都是手不血刃,連一隻蟲也沒捏死過,但因「生存的需要」,有意識、無意識地毁滅了山林河海等大自然環境,對於仰賴這些環境的物種來說卻是滅族之禍,其害絕對大於捏死了一隻蟲。
《台灣昆蟲記》裡有這樣一段話:「幾十年前,許多人可以靠著蝴蝶的加工製品外銷而維持家庭的生活開銷,那時每年所採集製成的蝶類就有幾百萬隻,甚且年年如此,但蝴蝶的數量卻沒有因此變少。反觀現在,時代進步,科技發達,經濟狀況都比以前好了,但是昆蟲及其他仰賴林的動物卻越來越難看到,這是因為中低海的大量開發、林地的破壞以及農藥等化學藥品的大量使用而造成環境的污染,已經許多的昆蟲產生了嚴重的影響,許多原本普遍生活在中低海拔的物種,現在已十分少見,甚至可能有許多種類在還沒被發現之前就已經滅絕了。」
人若自詡是萬物之靈,就必須像個萬物之靈一樣站在至高的角度思考全局,審視、拿捏人類這一物種的「生存」與大自然之間的分際。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