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套裝知識」的概念,請讀黃武雄教授的多本著作 |
確實,套裝知識方便於「教學」,學校可以在短時間內將大量的知識塞入學生的腦袋裡,可是如果從「學習」的角度來看套裝知識呢?套裝知識講究包山包海,為了讓課本的厚度不要太嚇人,只能做懶人包式的編寫,條條重點、字字珠璣,只是少了經驗知識的背景支持,沒血沒肉的,考完試就丟了,大學聯考完,海闊天空,全部丟光光,花了十年的功夫換來腦袋空空!
真正留得下、用得出來的東西其實只占「完整的系統性架構」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之所以留得下、用得出來,是因為那些知識不是「裝進去」的,而是經驗過「長了血肉」的,要想扒掉都難;當然,比起「裝進去」的,要「長血肉」得花更多的力氣,是以只能占「完整的系統性架構」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但留得下、用得出來的,即便只有兩分,還是強過留不住、沒本事用出來的一百分。
真要用到其他那九十八分時呢?在Google大神掌理的世界裡,拜就有了,也不用強記佔硬碟空間!
或許錯不在「完整的系統性架構」,教科書大抵都是這樣的編排,錯在懶人包式的內容和針對懶人包式內容所能衍生出來的評量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