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桌、黃桌、綠桌、藍桌。」
「那是幾桌?」
「4桌。」
「那班上有幾個人?」
「……」大噗楞住
我給了他6顆積木,要他先排紅桌,6顆積木用完了,他說不對,不是6個人,我問他:「那是幾個人?」他又拿了2顆積木,才排出來。「我們紅桌8個人。」
「那每桌都一樣8個人嗎?」
「應該是吧!」
「那班上有幾個人?」
大噗用積木做成4條,每條各8顆積木的數棒,再把4條各8顆的數棒接成1條32顆的超長數棒,再把32顆的超長數棒分拆放到位值表裡,10顆1條的有3條,單顆的有2顆,得出32。
大噗說班上有32個人。
我叫他到計算機上驗證兩條算式:
8+8+8+8=32
8*4=32
可是,每天接小孩時要簽的接送表上明明只有30個人,我也覺得很怪。於是,我特地在教室外(教室內是老師的場域,還是「非請勿入」得好)瞄了一下,原來黃桌小一點只有6個人。大噗回家後,我跟他說:「黃桌好像不是8個人,可是媽媽站在教室門口看不清楚,你去查看看。」
隔天,我又回大噗:「你查到黃桌幾個人了嗎?」他說:「今天排隊的時候,黃桌排在我們紅桌後面,所以數不到……」「卡好咧!啊你不會數黃桌有幾把椅子嗎?」
接下來幾天,大噗像是忘了這檔事,我也就沒再問。
突然,今天大噗說起:「黃桌是6個人。」
「那其他桌確定都是8個人嗎?」
「確定。」
黃桌6個人,紅桌、綠桌、藍桌都是8個人 |
大噗先是排了紅桌8個人的座位示意圖,接著再排了黃桌6個人的座位示意圖,然後用橘色的積木代表紅桌、綠桌、藍桌,做了3條8顆的數棒,用咖啡色的積木代表黃桌,做了1條6顆的數棒,再把所有的數棒連在一起、分拆到位值表,得出30。
這下總算確定班上有30個人了。
位值表與計算機算式 |
8+8+8+6=30
8*3+6=30
我覺得計算機真是好東西,它帶給大噗一種「對答案」的快感。
小噗說他也要玩,當然小噗玩計算機又是另一個層次。
小噗現在在家有個工作,每天洗澡前幫大家拿內褲。
每天我都會問他:「今天幾條小小的?」
小噗會伸出兩根短短的手指:「2。」
「幾條大大的?」
爸爸不在家洗澡時,小噗會說:「1,媽媽的。」爸爸在家洗澡時,他會說:「2。」
「那總共拿幾條?」
這時候,就會看到小噗努力地用他那還不太靈光的手指(有時還會出動另一隻手來幫忙扳一下)比出3或4。
小噗對數的概念,應該還在5以內。
但對於數字符號是很有感覺的,他認得5,每天按電梯5樓才能回家,他說:「5是我們家的標誌。」同理2是圖書館的標誌;爸爸手機號碼裡出現好幾次的8是兩個圈圈疊在一起。
小噗說要玩計算機,就讓他玩。他的玩法是照著紙本上的算式,在計算機上找出對應的符號按下去,如果過程中,他按的都是對的,計算機就會自己跳出最後的符號。
計算機在操作與反饋上屢試不爽,這個特點倒挺符合小孩的學習理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