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9日 星期三

Costco的Isigny Ste Meré Brie和Pere Toinou Brie

其實我是要拍大噗拿著乳酪「正要」吃的樣子,誰知道他一口就塞進嘴裡
周末是賴府life的例行採購,有時去Costco,有時去家樂福或東帝士,有時一個周末兩種都得去,端看欠什麼,要買乳酪、鯖魚、「飼料」(我們家飼料有兩種一種是給貓吃的,一種是給人吃的,大、小噗們都管cereal穀片之類的東西叫「飼料」),因為價錢的關係,當然得去Costco;要買肉類或日常雜貨、用品,因為份量和選擇性的問題,就得去家樂福或東帝士之類的賣場。
但不管是Costco還是家樂福或東帝士,都比不上傳統菜市場或社區小雜貨店來得適合我──隨著年歲增長,婆婆媽媽的性格越是外露。
那天在Costco老爺帶著兩隻噗在看玩具,我則認真地挑乳酪,大噗喜歡白布里Brie,除了平時買的那款Pere Toinou125g*2/189元)之外,又發現了另一款是Costco自有品牌--Kirkland的,它上面還標了「Isigny Ste Meré」的字樣和公司的商標,一般人可能不知道Isigny Ste Meré,但只要踏上烘焙這條不歸路的人,不消走太遠,大概就都會聽過這名聲如雷貫耳的「伊思尼」發酵奶油,它如果不是奶油界裡的Bentley,那至少也是Mercedes Benz。衝著我還知道這個製造商,沒有考慮地就決定兩種都買,畢竟嘴也不是那麼精,沒一起吃吃看,怕是吃不出Isigny Ste MeréPere Toinou兩家製造商做的Brie有何不同。

CostcoIsigny Ste Meré代工的KirklandBrie
只是主婦魂無時不刻在燃燒,已經決定兩種都買了,還是忍不住要拿出手機,站在冷凍櫃前算起兩種Brie的每克單價(Kirkland380g/25X元,是便宜一點),然後再仔細檢查了一下成分表裡有沒有製作Brie時不該出現的東西,大概是在冷凍櫃前站得太久了,擋了人家選購的視線,背後有傳來一位小姐的聲音:「那是Brie嗎?」我往旁邊站了一點,繼續研究著手上兩種Brie,忘了自己不是在傳統菜市場,頭也沒抬地就回:「對啊!這次發現還有Kirkland牌的,比較便宜耶,而且標榜是Isigny的,但實在是對賣場的自有品牌不太有信心。」明著就是一種大嬸心態──都已經決定要買了,還嫌東嫌西。
「不會啊!Kirkland牌的品質都還不錯。」那小姐說。
想想自己的經驗,好像也是,於是找藉口遮掩自己的大嬸心態,「大概是受家X福、愛X、WellcoXX影響,總覺得賣場自有品牌品質都很爛吧!」
「那妳都怎麼吃?」那小姐又問。
「什麼怎麼吃?」一個我當下沒能理解、無從回答起的問題,讓我終於抬起頭來看看那位小姐了,那位小姐年約三十出頭,行裝打扮入時,直覺就是那種「一份薪水自己花、日子過得挺不錯」的單身女子。
「妳是配紅酒嗎?」那位小姐很友善地又一步問得更清楚一點。
這下換我尷尬了,我已經離那種「品紅酒、配乳酪」的日子好遠了,「我是買給我兒子吃的……」這樣回答完之後,突然發現自己好像在暗示那位友善的小姐「我們是不同的」,於是又趕緊補著說:「不過,我們可以配葡萄乾、堅果、餅乾、麵包。」
那位小姐對我微微一笑,從再旁邊一點的冷凍貨架上拿了一條切片乳酪後,飄然走遠。
這回我不只看到她,我還看到她的購物推車,裡面有紅酒、蛋糕、大份量的握壽司、大份量的即食三明治,果不其然!單身的周末就是要呼朋引伴的開趴啊!
每每總是這種偶然,讓我想起過往的風花雪月、紙醉金迷;每每總是大噗或小噗的一聲「媽媽」,把我從無限緬懷中拉回現實。
乳酪配紅酒固然好,但乳酪配葡萄乾、堅果、餅乾、麵包也不錯;乳酪帶鹹,配著酸甜的葡萄乾,味道剛好;乳酪滑潤,配著堅果的脆硬,口感剛好;乳酪濃腴,配著餅乾、麵包的樸實,不華不澀卻又相互張顯,更何況在營養學上,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本來就是好朋友,兩者相輔相成。
千錯萬錯,錯在不該大嬸病發作地Costco當成傳統市場,婆婆媽媽地都與不相識的人隨意攀談啊!

掉幾個關於Brie的冷書袋

在台灣有得吃就不錯了,別挑剔

Brie這種乳酪主要產於Île-de-FranceSeine-et-Marne,而跟它長得很像(都外覆白黴,只是小顆一點)、口感也接近的Camembert卡門貝爾則主要產於Normandie;那個Isigny Ste MeréBrie的產地在Normandie,根本就是到人家家裡踢館的。是說現在,尤其是在台灣能吃到的乳酪都是大型製造商從工廠裡生產出來的industriel fromage,哪裡產的都一樣,大概只有依天時、地利條件的不同而小批量生產的工匠乳酪artisanal fromage或農莊乳酪fermier fromage才能讓人在一口乳酪裡吃出真正在地的味道;既然都已經是工廠乳酪industriel fromage,出產地的差別應該遠遠不及不同製造商、工廠之間的口味差別來得大,就別挑剔了。

不黑與黑不黑

Brie是一種由生牛乳製作的白黴乳酪,一般熟成時間約一到兩個月;但有一種熟成一年的陳年Brie,整個失水乾癟,表面也不見白黴,呈淺咖啡色,於是叫Brie Noir黑布里。
日據時代的外來知識都是透過日文引介,所以不管原文來自哪裡,譯名都帶著日本的音、味;到了現在,我們還是沒多大長進,不同的只在原本透過日本、日文在看世界的,現在變成了美國、變成了英文。Brie中文翻成布里,依的是英文的發音,但這個法文字的法文發音其實比較接近於「不黑」,一般熟成度的Brie有著白黴的外皮,中文叫「不黑」,譯音和譯趣都比本來的「布里」好,而Brie Noir黑布里,Noir一樣意譯成「黑」,Brie音譯成「不黑」,Brie Noir合起來的中文就叫做「黑不黑」,更妙!

Isigny Ste MeréPere Toinou兩家Brie的不同:


Isigny Ste Meré
Pere Toinou
成分
殺菌牛奶、鹽、乾酪菌種、凝乳酵素
殺菌牛奶、鹽、乾酪菌種、凝乳酵素、奶脂、青黴素
乳脂含量
50%
60%
單顆重量
380g
125g
單顆價錢
25X元(確切金額,忘了)
90
表面白黴
厚如積雪
被踏過的殘雪
酪皮
較厚
較薄
酪芯
較硬
較軟
味道
溫和
個人喜好
我喜歡
大噗喜歡



2015年4月23日 星期四

150423涼拌馬鈴薯絲

涼拌馬鈴薯絲
材料:馬鈴薯絲、蒜末、蔥末、鹽、糖、胡椒粉、一點點吃不出酸只提味的醋、香油
作法:馬鈴薯刨成細絲,以清水漂洗,洗去澱粉才會有爽脆的口感;馬鈴薯絲過水汆燙,汆燙時間要短,太熟,馬鈴薯絲就軟掉不爽脆了;瀝淨水分,拌入其餘材料,待涼後,冰鎮。

2015年4月22日 星期三

140422萬事俱備,只欠白飯之玉子燒、燜炒高麗菜、炸肉丸子

煎了很美的玉子燒,緊接著炸肉丸子、炒高麗菜,心裡一邊喜滋滋地想著:等會兒洗了碗、收了桌,閒一點時,要把這很美的蛋貼到臉書牆上,文字敍述也想好了,就「只有嘴賤的老爺,才有不斷進步的廚娘」。想不到三菜一湯全上桌了,才發現……電鍋開關沒押!無飯不歡,只能等,等著也是等,先貼到Blogger上吧。 

玉子燒

材料:蛋、鹽(上次用醬油,明明沒焦,卻是一整個焦褐色)、糖(家有小孩,且本人肖屬螞蟻,所以下手很重,幾乎要是爭鮮玉子燒的甜度了)、柴魚口味烹大師、油(多一點沒關係,蛋煎完,不洗鍋,剩下的油拿來炒菜,一點兒也不浪費)
作法:除了油之外所有材料放在一起,打散,起油鍋,鍋熱了(起油紋),倒下蛋液,小小文火慢慢煎,待蛋只剩表面薄薄一層呈半流動狀時,拿鍋鏟、拿湯匙、拿筷子,總之想盡辦法把它捲得漂亮,最後分切,以斷面盛盤。全部的重點,只在耐心,因為不翻面,單面煎至幾近全熟,所以要很小、很小的火,才不會焦,而且只要火夠小,手腳憨慢如我者也可以好整以暇地把蛋捲得漂亮一點。

燜炒高麗菜

材料:高麗菜、木耳絲、紅蘿蔔絲、蒜末、糖、鹽、義美沙茶醬、油
作法:因為鍋裡有玉子燒煎完後剩下的餘油,所以直接把所有材料放進鍋裡,紅蘿蔔絲要在最底下,高麗菜份量多放最上面,然後蓋鍋蓋,開小火,慢慢燜。因為火小,貼在鍋面的材料不易焦,燜煮的時間也長,不怕紅蘿蔔不軟;不用加水,洗菜時沾在菜葉上的水份已經足夠;見鍋裡的材料沒那麼膨了,就可以開鍋蓋,將上面還生的高麗菜翻到下面,蓋上鍋蓋,再燜一下,就可以開蓋、起鍋、盛盤了。

炸肉丸子

材料:絞肉、薑末、蒜末、糖、醬酒、鹽、酒、胡椒粉、全蛋、酥漿粉、油
作法:將所有材料(除酥漿粉、油)拌勻,靜置,待絞肉吸水、入味,捏成丸狀,沾覆以乾酥漿粉,下熱鍋油炸,剛下鍋時,不要動肉丸子,待炸至定型,才能翻動,肉丸呈金黃時撈起、盛盤。絞肉是靠蛋液黏結成丸,丸是靠酥漿粉而得以酥脆且在油鍋裡不至散形。

式微的閩南語兒歌唸謠--〈閹雞走店〉


閩南語式微,有些兒歌唸謠,怕在我這一輩就斷了,除了傳給我家的噗們之外,還是形諸文字,做個紀錄,試著為其續命。
〈閹雞走店〉──這是由施福珍老師採集記錄的版本
閹雞走店
獵鳶嘩喊
尪仔一枝刀
尪仔一枝劍
劍無尾
龜咬粿
粿無餡
蜘蛛哴咚鎈
欲走抑不走
掠到救救哮

〈閹雞走店〉──這是由廖瑞昌(由網路上的資料看來,他應該是個熱衷閩南語教學的小學老師)於台中採集記錄的版本
閹雞走店
老鷹喊叫(hiam3
翁仔咬劍
劍無尾
龜咬粿
粿無餡
翁仔隆咚嗆

兒歌唸謠是民間的俗文化,民間的俗文化本來就有其地域性,好比身為基隆北台灣人的賴老爺就壓根兒沒聽過〈閹雞走店〉;以上兩個版本是在網路上找到的資料,廖瑞昌的版本點明了採集於台中,而施福珍老師是台灣中部的彰化人,但和我家(或者說我會唸、傳給大小噗)的版本還是略有不同;我家的版本比較近於廖瑞昌的版本,差在最後一句不是「翁仔隆咚嗆」,而是施福珍版本的「蜘蛛哴咚鋃」。
再說語言的變異,小朋友「臭乳呆」咬字發音有差異,理解力也不夠,(對啦!就是說我啦!)一直以來,第二句老鷹……我都是講成「嘩劍」,也不懂為什麼老鷹要喊劍,我唸成「劍」的那個字真正的讀音是不是就是廖瑞昌版本裡的「hiam3」?只是「hiam3」又是什麼意思?就是「叫」?我沒聽過閩南語裡帶有「呼叫」之意的有這個音啊!

〈閹雞走店〉──我家的版本,影片裡小噗唸的版本
閹雞走店
獵鴞(hio̍h)嘩劍
尪仔咬劍
劍無尾
龜咬粿
粿無餡
蜘蛛哴咚鋃

2015年4月21日 星期二

我以為少子化的說……

不是說少子化嗎?但我家大噗幾乎就要沒有幼兒園可唸……
大噗今年四歲,該是上中班的年紀,但我打算讓他大班再去上學。
經由親朋好友的介紹、推薦,我屬意三家幼稚園──我家附近的經國幼兒園、遠在暖暖的幼幼幼兒園、近在社區對面走過天橋就到的中和國小附幼。
先說經國幼兒園。我不喜歡孩子困在人工大型遊具裡,而經國幼兒園有整片的後山、步道、沙坑,這是我最欣賞的一點;而它的教學理念也是我欣賞的──統整不分科,不強調英文、注音符號、數字等讀寫演算訓練;而且有寒暑假!
再說幼幼幼兒園。我很喜歡它的經營者的教育理念,光是一個「雨天不會禁止小孩出去玩,還會鼓勵雨衣、雨鞋穿好,就可以出去玩」就很像是我自己帶孩子的樣子;環境上不若經國有整片的自然後山,是人工環境,但至少是個玩法不會像大型遊具那麼制式的人工環境;但遠在暖暖,娃娃車不跑我家,只能自己接送,這對於住在多雨基隆、還帶著一個小噗的我來說,實在是太強人所難了……
最後是中和國小附幼。離家最近,我可以天天帶著小噗漫步社區接送大噗上下課,我一直夢想著這樣;在教學上,我沒特別研究,但因為是公立幼稚園,應該都是正常化的教學,想來是不會太離譜;再以性價比來看,公立幼稚園當然沒話說,以「付得少、吃得好」著稱;但中和國小附幼有一個最大缺點,也是一個我極難接受的缺點──缺乏活動空間,鳥蛋大的校園裡只有一個升旗用的集合場,更別說什麼樹啊、草啊、花啊的,圍著集合場的是呈「口」字型的教室大樓,集合場裡的任何聲響,都會因為回聲作用,影響到在四周教室裡的上課的孩子,所以孩子在這樣的環境裡,不會有任何的戶外活動,唉。
三月底時,暖暖的幼幼幼兒園發出聲明,下一個學期也就是九月的招生狀況已近額滿,正要進行後補者抽籤;接著又看到大學同學任職的某台北蒙特梭利幼兒園也宣告下學期招生額滿。天!年不是才過完,這學期才剛開始嗎?怎麼下學期的招生都額滿了?路上不是到處都是幼稚園的廣告?現在不是因為生得少,學校都招不到學生嗎?
看狀況不對,我趕快打電話給經國幼兒園,本來我是要問「大噗預計明年九月要上大班的話,什麼時候我該帶去報名?」想不到,經國幼稚園告訴我,現在的孩子多半小班就開始上學(好可憐),接著中班、大班就直升上去,所謂的招生指的大多是小班招生,若大噗明年要上大班,現在就要去排後補。經國幼兒園的滿編名額是一班15人,大、中、小各兩班,現在後補排了七、八個了。
啊!怎麼會這樣?萬一中和國小附幼沒抽到,豈不是逼大噗要在家自學!!

2015年4月15日 星期三

給家有小男孩的媽媽的備用知識

Something interesting & new(at least to me):


  • 龍本蜥蜴:恐龍的英文名多衍生拉丁文、希臘文,熟悉字根可以望文生義,中文釋名也大都忠於這樣的造字法,比如:食肉牛龍Carnotaurus(carno「肉」拉丁文為carnis+taurus「牛」)、似鳥龍orinthomimus(orintho「鳥」古希臘文為ornis+mimus「模仿者」)等;但更多的是「XX形容形+saurus」的形式,saurus源自希臘文σαυρος(sauros),意思蜥蜴lizard,例如腕龍Brachiosaurus(Brchio「前臂」古希臘文βραχιων(brachium)+saurus」就是前臂比較長的蜥蜴,再例如沱江龍Tuojiangosaurus、營山龍Yingshanosaurus、里奧哈龍riojasaurus都是地名+ saurus,意思就是來自某某地的蜥蜴。
  • 滅絕之後:恐龍的確消失於滅絕,但不是消失於「大滅絕Great Dying」。歷史上大型的滅絕事件至少有五次,所謂的「大滅絕Great Dying」其實是一個專有名詞,特指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Permian–Triassic extinction (P-Tr) event,又被稱為「大規模滅絕之母Mother of all mass extinctions」,依時間序是五次裡的第三次。恐龍是在「大滅絕Great Dying」之後出現的物種,其後又經歷了兩次大型的滅絕──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Triassic–Jurassic (Tr-J) extinction event、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Cretaceous–Paleogene (K–Pg) extinction event,才消失殆盡。
  • 白堊紀公園Cretaceous park:電影《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裡出現的恐龍,事實上大多在侏儸紀Jurassic period後的白堊紀 Cretaceous period裡才開始出現在地球上,所以《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應該改名叫「白堊紀公園Cretaceous park」才是!
  • 沒有「一疊紀」:所有「紀」的名稱都是從英語經由日語引入漢語的,所以可以「寒武」、「志留」這種很有日本味的譯名。「三疊紀」的命名是因為最初發現的地層明顯分為三層;「二疊紀」的原文Permian源自俄羅斯的彼爾姆州Perm,因為在德國的此地層分為兩層,所以當時的日本釋名為「二疊紀」,現在日本已經不使用「二疊紀」一詞,改為由彼爾姆州直接音釋的片假名,僅華語區繼續沿用「二疊紀」一詞。地層分三層的叫三疊紀,分兩層的叫二疊紀,若依此類推地層只有一層的要叫「一疊紀」而不另行命名的話,只怕會有很多、很多的「一疊紀」,是以沒有「一疊紀」!
  • 中生代Mesozoic:又被稱為「爬行類時代」或「恐龍時代」,因為所有的恐龍都生活在中生代Mesozoic。

地質年代單位的時間概念,依層級、依早晚:


  • 宙eon:共有4個,大於5億年;冥古宙──生命現象開始的時期、太古宙──初始生物的時期、元古宙──久遠的原始生物的時期、顯生宙──現代生物存在的時期
  • 代era:幾億年
  • 紀period:幾千萬年到億年
  • 世epoch:幾千萬年
  • 期age:數百萬年

顯生宙地質年代表Phanerozoic Timeline for reference:

顯生宙
Phanerozoic
古生代Paleozoic
古代生物的時期。
寒武紀Cambrian
取名於拉丁文Cambria,即威爾斯。
奧陶紀Ordovician
名稱來自大不列顛的古老部落,奧陶部落。
志留紀Silurian
名稱來自大不列顛的古老部落,志留部落。
泥盆紀Devonian
名稱來自英國德文郡Devonshire
石炭紀Carboniferous
名稱來自大不列顛群島的含煤的岩石。日語裡把煤叫「石炭」。
二疊紀Permian
取名於俄羅斯的彼爾姆州Perm
中生代Mesozoic
中等進化生物的時期。
三疊紀Triassic
來自拉丁文Trias「三」。
侏羅紀Jurassic
取名於法國與瑞士之間的侏羅山Jura Mountain
白堊紀Cretaceous
取自拉丁文Creta,意指白堊。
新生代Cenozoic
現代生物的時期。
古近紀Paleogene
古近紀和新近紀又合稱為「第三紀Tertiary」, Tertiary意思為第三個衍生物。目前第三紀之名已經撤銷,分別稱為古近紀和新近紀。
新近紀Neogene
第四紀Quatemary
第四個衍生物。有些學者認為應當撤銷,併入新近紀,另一些學者不同意這種觀點。
最早的地質史分為四個時期:第一紀、第二紀、第三紀和第四紀。
第一紀:爬行動物出現的以前時代地層。
第二紀:爬行類動物時代
第三紀:哺乳動物出現的紀
第四紀:人類存在的紀
後人詳細劃分發現第一紀和第二紀可以分得更細的層次,所以在十九世紀時取消了這兩個名稱。


常見、辨識度最高、最愛(陸續增加中):

雷克斯暴龍Tyrannosaurus rex(暴龍T-rex):

名字:種名衍化自古希臘文τυραννος(tyrannos),意為暴君;種小名rex在拉丁語中意為國王。因此,雷克斯暴龍的學名意為「暴君蜥蜴」。
活躍年代:白堊紀Cretaceous-晚白堊世Late Cretaceous-馬斯垂克期Maastrichtian(晚白堊世6期中最晚近的一期)
大小:長約12公尺,高約4公尺,重約5公噸。
食性:肉食,以其掠食者之王的封號,若人碰到了,肯定會被吃掉!

伶盜龍(迅猛龍)Velociraptor

名字:拉丁文velox快速+raptor小偷(raptor這個字在英文衍變成食肉猛禽之意),伶盜龍是比較符合原文意思的翻釋,但《侏羅紀公園》中的「迅猛龍」實在太紅了,較廣為人知(至少我是先知道迅猛龍,而後才知道伶盜龍的)。
活躍年代:白堊紀Cretaceous-晚白堊世Late Cretaceous-坎帕期 Campanian(晚白堊世6期中從古到今第5期)
大小:長約2公尺,高約0.5公尺,重約15公斤,大概火雞的大小。
食性:肉食性。牠們最致命的武器是腳上的鎌刀型尖爪,加上成群的集體攻擊策略,以速度追趕大型植食性恐龍,然後直接跳到獵物背上,不斷利用巨爪抓傷獵物,讓大型植食性恐龍失血過多而就範。和人類相比,伶盜龍在體型上沒有絕對優勢,但孱弱如人類者肯定還是會被伶盜龍抓來吃掉!

梁龍Diplodocus

名字:古希臘文διπλός (diplos)「一雙」+δοκός (dokos) 「梁」,因牠在尾巴下側有雙叉形的人字骨。
活躍年代:晚侏羅世Late Jurassic
大小:長約25公尺,高約4公尺,重約10~16公噸
食性:草食性,不吃人!
迷惑龍Apatosaurus與雷龍Brontosaurus:
梁龍科底下,還分兩個亞科──梁龍亞科Diplodocinae、迷惑龍亞科Apatosaurinae。迷惑龍是誰?迷惑龍就是雷龍。對我來說,雷龍大名鼎鼎,遠勝什麼梁龍,更別提什麼迷惑龍了。
話說早在1877年,有個名叫Othniel Charles Marsh的傢伙,說他發現了一個新的恐龍物種,取名叫迷惑龍Apatosaurus ajax;兩年後1879年,這傢伙又發現了一種,取名叫秀麗雷龍Brontosaurus excelsus;很好,雷龍是雷龍,迷惑龍是迷惑龍。離開科學界,在通俗文化裡,雷龍是比較紅的,但在1903年,有人發現雷龍和迷惑龍應該是同一個物種,而迷惑龍(1877)比雷龍(1879)還早命名,根據國際動物命名委員會的規定,迷惑龍這個命名有優先權,從此「雷龍」之名不復存在恐龍分類學之中。近年來又有歐洲學者運用統計分析,比較雷龍和迷惑龍之間數百個骨骼特徵後,發現兩者有許多重大差異,足以讓雷龍自成一屬,但此一說仍未被學界認可。
這個故事讀後心得:一.凡過往的東西,不論是人文的歷史,還是自然科學,如地質學、古生物學等等,其知識是可以留在腦海裡,但要保持一個彈性,等著任何新出土的證據,隨時徹底推翻;二.當專家們忙著細分花豹、金錢豹的時候,外行如我者就統稱叫「豹」,相同地,管他雷龍、迷惑龍,都是梁龍科的,是不是可以都叫梁龍? 

腕龍Brachiosaurus

名字:古希臘文βραχιων(brachium)「前臂」+saurus,意思就是前臂比較長的蜥蜴。
活躍年代:晚侏羅世Late Jurassic至早白堊世Early Cretaceous
大小:長約20公尺,高約9公尺,重約25公噸。
食性:草食性。雖然很大,但吃素,所以不吃人;也因為夠大,所以不被吃,比如說同一時期的大型掠食動物異特龍Allosaurus、蠻龍Torvosaurus。

梁龍Diplodocus v.s.腕龍Brachiosaurus

相同點:活在同一時代,一樣很大隻,一樣長頸、長尾。
不同點:腕龍前肢長、後肢短,體態比較像長頸鹿(高而短);梁龍身體較為修長,但短腿,且後肢長於前肢,長得像是巨大恐龍中的臘腸犬(矮而長)。

2015年4月4日 星期六

遺憾

一直都覺得人生走到現在沒什麼好遺憾的,該玩的沒少玩過,日子或高或低都認真地過。
大學四年玩最兇,爬山、交朋友、開拓視野……學業、事業沒什麼大成就,但「多能鄙事」,再靠著一點小聰明、一點機靈,安然地活到將近不惑之年。
是說對我這種實際到人生可以化約成一張「dream list或曰wish list或曰to-do list」的金牛座來說,惑與不惑好像從來也不是問題,按著那張「夢想與實踐表」認真地向前過每一天,日子裡都是現在式和未來式,屬於過去式的遺憾似乎是不存在的。
但最近感覺到遺憾了。
大噗、小噗跟我一樣愛唱歌,三個人清唱久了,自然想著怎樣能唱得更痛快。以前唱歌總有吉他伴奏,伴奏的技巧或許好、或許壞,但湊和著都能唱得很盡興,曾經想學,吉他、老師樣樣不缺,但想唱時身邊總有人會彈,所以沒有把它學好的動力,現在才徒傷悲。
老狗學新把戲還來得及嗎?會不會學到能彈著吉他唱五月天時,大噗、小噗已經大得覺得有比彈吉他唱歌更好玩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