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0日 星期四

120920

右邊便當的小白菜底下就是今天為賴肥所厭棄的鵝血糕
120920
菜色:炒三絲、蕃茄炒蛋、蒜炒小白菜

炒三絲

材料:豬前腿絲、豆芽、金針菇、蒜末、醬油、酒、糖、胡椒、水、香油、油、一點點太白粉
做法:先將所有的材料除了豆芽和金針菇之外醃在一起,下鍋將豬肉絲炒至半熟下豆芽和金針菇炒勻盛出。

蕃茄炒蛋

材料:牛蕃茄3顆、蛋4顆、糖、鹽、水、油
做法:牛蕃茄川燙去皮,切小塊,同糖、鹽、水下鍋煮至微軟,再倒入打好的蛋汁炒開。

今天給賴肥一點鵝血糕當晚餐主食,沒想到賴肥一點兒也不賞臉,全變成了媽媽明天的午餐便當。懷疑肥喜歡的不是豬血糕而是鹽水雞的調味或是醬油高加花生粉的味道。賴老爺說不吃就算了,血類清腸胃,賴肥還真的從早上六點到晚上十一點半裡屙四次便便,洗屁屁洗到快瘋掉!我覺得清腸胃之說沒什麼道理,賴老爺說是真的,在他身上屢試不爽,在他兒子身上應該也是。
……無言!
真難侍候!只好退而求其次,用鐵質吸收率沒那麼好的海苔做成飯捲。上輩子欠的,這輩子要還的!

2012年9月19日 星期三

120919

左邊老爺的不鏽鋼便當盒裡是最佳熟度的豬小里肌,右邊我的玻璃便當盒裡的是再蒸過的,兩相對照,光用看的就是知哪個好吃!
120919
菜色:煎豬小里肌、沙茶紅蘿蔔木耳炒高麗菜、小松菜淋肉燥

煎豬小里肌


醃料:鹽、水、胡椒、酒、五香粉
作法:有鑑於醃隔夜太鹹,這回賴老爺特別提醒,所以醃了四個小時之後把醃料倒掉再放置冰箱。這回用煎的文火熱油熱鍋,煎了約15分鐘,筷子可以穿透了,可是切開來才知道兩旁正正好熟,但正中心還帶點生,如果是牛肉,那應該是最好吃的熟度,只可惜這是豬。剛好熟的部分,十分美味,一向吝於給好評的老爺破天荒我沒開口問就主動說好吃,帶生的部分再丟進電鍋裡蒸過,就沒那麼優了。得再想想辦法。
不愛吃肉的賴肥對肉燥很捧場,吃完再煮吧!賴肥肉吃得不夠,有點兒缺鐵性貧血,最近給了他一點補充鐵質的吃食。補充鐵質第一個想到的是肝臟類,但賴肥不捧場,整鍋豬肝湯都是媽媽吃掉的,還好賴肥這個怪小孩吃豬血糕,明天給他試試鵝血糕,另外今天還買了海苔給肥當零食。話說動物血的鐵質比肝臟還容易吸收,原來吃什麼補什麼還真有點道理,據說人肉的胺基酸成份組合能夠達到最佳吸收率!嘿嘿!


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120917

120917
菜色:煎里肌豬排、紅蘿蔔絲炒蛋、蒜炒蘿蔔葉


此次的煎里肌豬排一樣參考學校沒教的事》之煎豬排的學問--節錄自《阿簡生物筆記》所教的訣竅:快!唯一不同的是斷筋之後用醬油、糖、蒜末、水先醃過兼打水,結果好吃多了!心得:肉要軟嫰多汁除了加熱熟成時間要短得恰到好處之外,醃過打水一樣重要!
蘿蔔葉真的就是蘿蔔葉子的形狀,不知道是不是跟地瓜葉一樣,有分食根莖和食葉品種。好吃,沒怪味,賴老爺都可以接受了,可見口味很親民,蘿蔔葉的好處在梗比葉多,賴肥吃得可開心了。

2012年9月15日 星期六

歡迎賴二寶

120910那天無暇跟著新聞瞎起鬨去悼念一個時間、距離都已經十分久遠的悲劇,因為眼前,或者更正確地說在我自己下腹底下就有顆未爆彈!一早起來就覺得肚子緊緊的有壓迫感,一摸一不得了,很清楚是個硬塊,根據上回子宮肌瘤的經驗,我知道正常狀況下人體的腹腔應該是柔軟的,任何硬塊就表示「有問題」!但另一方面又狐疑:生完賴肥也才一年八個月,沒道理肌瘤長得這麼快啊!忍著一整天忐忑,終於等到老爺回家跟老爺說,老爺摸不出所以然,問我幹麼不快掛號,我說等到明天120911健檢複診再請醫師確認,嘴上很是淡定,但心裡一直忍不住地要壞處想。我跟老爺說:「如果真是肌瘤,還大到摸得出來,勢必要開刀,開完刀再加休養時間,我們大概只會有賴肥一個孩子了。」
120911健檢複診,除了複診項目之外,我請醫師幫我觸診並建議我要看哪一科。
醫師看了一下位置,說:「是子宮。」再用手按了一下,整個眉頭都皺了起來。
我問醫師:「這是abnormal吧?我才生完一年半,病變怎麼會這麼快?(通常長這麼快的都不會是什麼好東西!)」
醫師不予置評,只說:「要不要我先幫你排個腎臟超音波(這個醫師是腎臟專科),再看看需不需要轉診婦產科。」
我跟醫師說:「不用了,那我直接去掛婦產科。」
我心裡有底,我只是需要有個專業人士來宣判。子宮肌瘤應該是腹部有硬塊最令人鬆口氣的答案了吧?我不敢想像如果不是子宮肌瘤……
我一心只想要儘快有個一翻兩瞪眼的結果,並不在意是給那個婦科醫師看,幫賴肥接生的陳芳萍額滿,我想找別的醫師,但老爺說陳芳萍是最後看過我肚子的人,她會最清楚,想想也有道理,於是120912老爺特地請假一個小時,趕著到基隆長庚掛陳芳萍的加號。陳芳萍的診間裡人多,老爺抱著賴肥被護士擋在外面,我一個人向醫師問診:「我下腹部有硬塊,XXX醫師說那是子宮的位置……
陳芳萍醫師:「最後一次月經什麼時候來?」
「今天二月……
「啊……二月啊!
我能理解醫師的訝異:「我還在哺乳。」
「喔……」陳芳萍醫師沈吟一下,低著頭從眼鏡上緣盯著我:「妳會不會是懷孕了?」
啊?懷孕了?
「去驗一下。」醫師簡單囑咐一聲,一旁護士小姐很快遞上免洗杯和試紙,把腦袋一片空白的我趕下問診座,讓位給下一個病人。
驗完尿,將試紙交給小姐之後,我打開診間的門向老爺招手了老半天,老爺才抱著賴肥來。「好像是有了,先驗孕。」
「什麼?」
我點點頭。對於確切答案揭曉的期待讓我們什麼話也說不出來,直到再度坐上診間座椅。
「懷孕囉。」陳芳萍醫師顯然對於處理這種「意外」十分熟稔,還把顯示著兩條線的試紙給我們看,似乎是要我們眼見為憑,證明不是她亂說。
「怎麼會這樣?」老爺震驚。
陳芳萍一貫平和地說:「雖然在哺乳,但也不是不可能,所以才叫你們要小心啊!」言下之意,是我們自己不小心。但她不知道這是一個多美妙的不小心啊!
陳芳萍又繼續說:「大到可以摸得出來,應該不小了,去照個超音波。」
護士小姐給了我們一張檢查單,把我們請出了診間。在等候超音波檢查的空檔,老爺和我心理上依舊不太敢相信。
「才幾次?」
我知道老爺問什麼。「一隻手可以數得出來吧!扣除賴肥中途搗亂、未竟全功的,大概只剩兩次,了不起三次。」
「怎麼會這樣?」
「強棒囉!0.33甚至0.5的打擊率耶!」我心情大好,開始胡說八道。
終於輪到我們照超音波了,畫面裡看得出有頭、有腳、有身體,不像懷孕六周時初見賴肥,只是一個還得靠醫師說明的小亮點,眼前的這個是真真實實的孩子,人果然是視覺的動物,具像化之後心理就接受了,老爺也恢復正常了,開始唸我。「有夠『漏冊』,自己都不知道。」
我心情好到隨便老爺唸,倒是檢驗師緩頰。「餵奶MC沒來,誰知道。」
「幾周了?」我急著想知道。
「這個要交給醫師判讀喔。」檢驗師的角色就是這樣,不過她讓我看到畫面上顯示的參數,胎兒為14周大。
接著看了醫師、重新跑了產檢程序、領了媽媽手冊、跟醫師約時間做羊膜穿刺、再次抽血驗尿,搞掉了一個晚上,但始終開心得要命。
就如陳芳萍所言,哺乳期間並不是完全沒有排卵的機會,只是之前子宮肌瘤和多囊性卵巢的病史,讓我們覺得孩子得來不易,需要極大的運氣,而我們是那種一年中難得發票能中個一次兩佰塊的人,生賴肥就夠讓我們自認好運了,更何況哺乳期間受孕率低,上場打擊次數也低,我們根本完全沒指望,沒想到賴二寶逮到機會就來了,意外,真的意外,但,是喜出望外。歡迎賴二寶!

2012年9月14日 星期五

120913

120913
菜色:咖哩梅花肉片炒豆芽、120911剩下的沙茶木須炒蛋、蒜炒白莖優愛菜

咖哩梅花肉片炒豆芽

材料:梅花肉片半斤、豆芽、蒜末、咖哩粉、鹽、糖、水、油
做法:蒜末、咖哩粉、鹽、糖、油先下鍋炒香,加水、梅花肉片、豆芽炒熟翻拌均勻。

優愛菜是白菜與青江菜雜交的新品種,吃起來就是小白菜。

2012年9月11日 星期二

120911

120911
菜色:紅蔥肉燥兼清蔡媽媽冰箱之滷百頁豆腐和滷豬膝、沙茶木須炒蛋、肉燥淋黑葉

紅蔥肉燥

材料:豬絞肉半斤、偷渡蔬菜--紅蘿蔔末、蒜末、紅蔥頭末、醬油、糖、水、酒
做法:蒜末和紅蔥末微微煸香後,全部材料下鍋同燒至水收。不另放油,豬絞肉已經夠油了。

沙茶木須炒蛋

材料:木耳絲、紅蘿蔔絲、蛋4顆、蒜末、沙茶醬、醬油、水
做法:用一點水將紅蘿蔔絲煮軟、木耳絲煮熟、蒜末煮出味,再放沙茶醬、醬油、水,讓鍋裡所有食材都沾得油油亮亮,最後再下蛋汁翻炒。不另放油,利用沙油醬裡的油。

2012年9月6日 星期四

120906X!又當了一次白老鼠

120906
菜色:煎豬排佐香料椒鹽醬炒竹筍小白菜、貢丸蛋花湯
Special dish for賴肥:鯖魚鬆


此次的煎里肌豬排參考學校沒教的事》之煎豬排的學問--節錄自《阿簡生物筆記》
  1. 先將筋切斷,用叉子在肉上刺四次洞,每次都必須貫穿肉。
  2. 以大火先熱鍋一分鏡,再放入肉。
  3. 以中小火加熱15秒。
  4. 仔細注意肉上的洞是否有肉汁冒出。(如果是1公分厚的肉只要有一兩個洞有肉汁冒出,但如果是1.5公分厚的肉則至少要八成的洞冒肉汁。)
  5. 達成冒汁條件後就翻面繼續加熱。(如果是1公分厚的肉,加熱1分鐘;如果是1.5公分的肉則加熱1.5分鐘。)
  6. 熄火,用餘熱繼續加熱3分鐘。
  7. 擺盤灑上綜合香料椒鹽。
心得:X!又當了一次白老鼠!還是很硬、很柴,是肉只有0.8公分的原因嗎?無從追究,因為連試都不想再試了。

醬炒竹筍

材料:筍絲、蒜末、醬油膏、醬油、糖、水、油
做法:蒜末爆香後,全部材料下鍋同燒至水收。

鯖魚鬆

材料:鹽漬鯖魚、蒜末、米酒、糖、橄欖油、香油、胡椒
做法:鯖魚微波,熟透放涼後拆肉搗碎,再同其他所有材料入鍋炒香、炒乾(部分鯖魚纖維焦黃的程度)。酒、糖、油都要多一點。
心得:實在很厚工,還好賴肥捧場。

2012年9月5日 星期三

關於賴肥二三事

今天賴肥發明新遊戲:剝貓柳花苞。之前還只是摘貓柳花苞,突然今天小手用力一捏,貓柳花苞的外皮裂開了,再剥一下,白絨絨的小花球跑出來,唉呀呀!這可是個不得了的大發現,當然要一試再試。還沒剝的一紙盒;剝下來的花苞皮一紙盒;剝好的絨花一紙盒;活像在做家庭代工。聽說剝蓮子的工資,一斤五十元。賴肥,媽媽拿一些回來給你剝個爽,順便貼補點家用。

半夜十二點,賴肥又推著玩具車俯衝了,只是這次的俯衝高台不是折
得膨膨鬆鬆的棉被,而是側躺熟睡的老爺的……屁股。

當我們「看見」一樣東西時,就必須將其他東西變為「看不見」,換句話說,當我們什麼東西都看時,就等於什麼東西也都看不見。在這樣的知覺過濾作用下,自然觀察的第一步是擁有足夠的辨別知識,知道自己要觀察什麼,再來才是帶著放大鏡出門。對於孩子的觀察則更必須要有進一步的信心:你得相信有,你才有看得到機會;不相信,就算出現在眼前也視而不見。

120905好像怎麼也吃不完的costco烤雞

120905
菜色:六目咖哩燴飯--又是一道適合清冰箱的料理
材料:吃了兩天還沒吃完已經去皮拆肉Costco烤雞切丁、洋蔥丁半顆、紅蘿蔔丁一條、玉米粒、蛋三顆、油菜一把切小段、Costco咖哩塊
作法:除了蛋和油菜之外所有的材料和在一鍋燉煮,爛熟後加入咖哩塊,最後加入蛋液和油菜段,熄火上桌。
心得:
  1. 咖哩的顏色和六目小丁狀花花綠綠材料配起來,很難不教人往噁心的地方聯想,但這真的是一頓少油多蔬菜的健康飯。嗯……咖哩塊的鈉含量應該不低就是了。
  2. 到底油菜這種葉菜不太適合加在咖哩裡面變底燴飯,另外燙起來當小配菜會好些。一來嫌麻煩,還是把今天該吃的一鍋到底煮完。再者,說來話長,最近健康檢查報告出爐了,我沒大事,反而是賴老爺……我一直以為讓我養了兩年半,報告會長得漂亮一點,但是並沒有!有些數字的確是改善了,比如低密度脂肪降了、高密度脂肪高了,但總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都還紅字,而且越飆越高。實在想不透,除了早餐和沒帶便當時在公司訂的便當之外,我和老爺吃的都一樣,為什麼會有兩樣結果?!想想問題可能出在老爺挑食,老覺得自己在吃草。我只好像對付小孩一樣把「草料」弄碎了和在一起,讓他挑也挑不出來。所以除了把葉菜類加進咖哩燴飯之外,最近賴府餐桌上還常出現什麼紅蘿蔔磨碎蒸蛋這種怪東西。

2012年9月3日 星期一

120903完美的清冰箱菜

120903
菜色:周末吃剩的Costco烤雞去皮拆肉雜菜烤蛋沙茶拌青江菜

雜菜烤蛋

醃料:兩顆蛋半顆洋蔥切碎、上周剩菜烤豬小里肌的gravy和肉塊剪碎周末煮酸辣湯用剩的半盒豆腐搗爛
作法:所以的材料混在一起,微波3分鐘,熟透取出放進烤箱,烤5分鐘使表面帶點焦色。
心得:完美的清冰箱菜!

向Maria Montessori致敬--我對母職的想法

前幾天831日是Maria Montessori女士的生日,自覺深受啟發,今日再作一篇致敬文,也算是自己對於母職的想法整理。

打從有了賴肥之後,我一直覺得自己搖身一變,成了一個人類學家,開始對賴肥這個未開化的人類(或者根本就是個外星人)展開田野調查。人類學的田野調查強調的是近距離的第一手報導,其最重要也最有特色的研究程序之一就是「參與觀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我和賴肥之間一言以蔽之大概也就是這四個字「參與觀察」--參與,因為生活在一起;觀察,因為這是增進了解最好的方式。這項調查迄今已持續了一年七個多月,比起整個調查的預計時間長度(還要再二、三十年吧),短短的一年七個多月實在算不得什麼,但這一年多來,田野現場的實務和外部資料(這些資料中有很大一部份來自Maria Montessori女士或其後進學者的著作)的研讀,兩者之間不斷呼應印證,漸漸地我對於「媽媽」這個角色總算有了比較清楚的認知。
  1. 媽媽是孩子自我完成的觀察員、引導人、協助者
  2. 媽媽是孩子濡化(Enculturation)過程的關鍵人物
先說第一個角色,孩子自我完成的觀察員、引導人、協助者。
孩子有一大部份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在正常的生理和環境條件下,時間到了就會了。至於這些能力出現的timing,用蒙特梭利的話來說叫敏感期,蒙特梭利曾舉了一個例子:有一種毛毛蟲剛出生時對光線具有敏感性,使他們可以爬到樹枝的最頂端吃嫩芽,但這種對光的敏感性隨著毛毛蟲長大而消失,長大後的毛毛蟲開始往枝枒茂密處走,以避天敵。人跟毛毛蟲一樣在特定的時間具有特定的敏感性,蒙特梭利對孩子不同階段的敏感期有詳盡的觀察,皮亞傑(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裡也強調了不同階段裡孩子特定的認知發展,這些天書般的理論,容我白話文翻譯--什麼時候,就該做什麼事,而且要好好地把那些事在那些時候做個透徹。
舉個最實際的例子,七、八個月大的孩子只要一坐到高高的餐椅上時,就會把所有的抓得到的東西往下丟,媽媽撿起來放好,他再丟,禁止也沒用。我的同學劉小姐曾經瘋到去細數,她和她的兒子小石頭竟做了56次的你丟我撿。理論對這樣行為的解釋是孩子正在透過反覆的操作建立因果概念的認知--認知東西必然從高處掉下去。有時沒什麼耐性,總會想:什麼鬼!要56次才知道東西會掉下去!牛頓要是被56顆蘋果砸到,早傻掉了,哪來萬有引力?
但事實上,不管接受或不接受,孩子就是有這樣的內在需求,總有一天他丟夠了,東西必然從高處掉下去的認知在屢試不爽的操作中建構起來之後,內在需求被滿足了,他也就不丟了。孩子有很多基礎能力尤其是認知與動作都是自我完成的,孩子具有不容抹滅主體性,做媽媽的,急也急不來,教也教不得,孩子自己真想發展時,媽媽禁也禁不了的,媽媽唯一能做的就只是提供充足的機會或適當的材料(比如準備一堆丟了不會吵到鄰居的材料,或另外帶到合適的地方,讓孩子盡情丟個夠),引導、幫助孩子自我完成。
當然做媽媽的在引導與幫助之前,首要必須要知道孩子在什麼樣一個階段,蒙特梭利的敏感期與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甚至一般的育兒資訊,都可以提供大致上的推斷,但理論是一種整體的概述,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脾性,外顯行為差異很大,理論只提供一種普同性(Universal)的知識基礎,自己孩子獨特性(Particularity)終歸要自己觀察。
賴肥還不會講話,但就算是大一點的孩子也不見得就能很完整地用語言自我表達,(不要說孩子了,其實有些大人也沒有這般能力,比如我家老爺),而且我相信比較起語言,行為才是窺見一個人內在意識更有效的窗口,所以和賴肥在一起時,我最常做的事就是靜靜地觀看賴肥的一舉一動,看他玩筆筒,看他玩車車,看他玩樂高,賴肥大概也習慣了我這個背後靈,只要我坐在他身邊,大部份時候,他就能自己乖乖地玩上好一陣子,反之賴肥極端不能忍受和媽媽須臾的分離,就算同一個屋簷下,一個在客廳一個在房間也不行。
從這樣的陪伴觀察中,我看到我家賴肥會筆筒裡的東西全倒出來,然後將尺、書籤、溫度計等畫不出筆跡的東西先放回筆筒,剩下的再慢慢把玩,賴肥十分清楚哪支筆要套哪個筆蓋、哪支筆要按了筆頭才畫得出來,我什麼也沒做,但我知道對於物品特性、形狀,賴肥已經自己掌握了初步的認識,還能做得出簡單的歸納。在賴肥玩車車的時候,我看到他有時候把車子放到折好的棉被上任其俯衝,然後一次又一次地拾起重新再放到棉被上,有時賴肥會把車車藏在枕頭下,一會兒再去摸一摸,看看還在不在,有時爸爸會幫忙搭一座棉被枕頭橋,賴肥就會推著車車在橋洞鑽進鑽出,除了枕頭橋之外,我們什麼也沒做,但我知道賴肥自己對於空間感的確信是一天天地加深;當賴肥玩樂高時,有時組裝的角度不對,屢試不成,他會氣急敗壞地拉我的手求救,有時反反覆覆拆了又組、組了又拆,直到滿意為止,有時一旁也在玩樂高的我不小心踩了他的地雷,拆了他心目中不可以毁壞的那一組積木,他會生氣地向我抗議,直到我再把同樣形色的積木拼組回原位為止,我不知道賴肥的腦袋裡正在進行著什麼樣的運作,也猜不出賴肥的心裡到底有著什麼樣的意見,但我確定的是,孩子小歸小,其意識之豐富、心思之複雜遠超過我所能知悉。
在田野調查的場域裡,不操縱研究主體和對異文化的尊重是最基本的倫理;在田野調查的研究中,所謂的主位觀點(Emic)和客位觀點(Etic)同樣重要,誰也不能凌駕於誰。雖然,親子的關係並不全然是人類學的田野調查,但有些地方是相似的:做為媽媽的我應該相信孩子有自我完成的內在驅使力,應該在成長過程中孩子的主體性給予最高的尊重,在安全的前提下,以最少的操縱,做詳實的觀察;親子關係和田野調查不同的是,田野調查裡的人類學家進入到異文化的族群裡,而在親子關係中,父母所面對是猶待成長的孩子,除了觀察之外,做父母的要比人類學家更進一步地根據對自己孩子的觀察提供必要且及時的引導與協助。

再說第二個角色,孩子濡化(Enculturation)過程的關鍵人物。
濡化是人類學裡的專有名詞,指的是文化跨過世代而被學習與傳承的社會過程。這樣的過程有時候是可以被直接教導的,比如父母教導孩子在接受饋贈時,要說「謝謝」;但大多數時候,孩子必須透過長時間的漸進觀察、體驗以及有意識和無意識的行為修正,最後方能融入所屬的社群文化體系之中,比如無形的價值判斷,又比如不同時空環境下,不同生物距離的拿捏。
講白一點,前者是言教,後者是身教。以物理學的「用力」和「做功」來比擬,言教用力多做功小,常常是徒費脣舌,而身教則是用力小做功大,是相對有效的辦法。
賴肥才一歲七個月大,言教幾乎是不可行的,但在他身上已經可以看得出身教的做功。我給賴肥各式各樣的積木,但因為我自己最習慣玩樂高,所以賴肥在眾多種的積木中也偏好樂高。我們家居處空間不大,玩具書籍眾多,如果不隨時收拾,很快就看不到地板,賴肥每每玩過一樣,我就趕緊收回固定位置,日子一久,賴肥隱約知道玩具推車就該停放在「車庫」裡,什麼玩具就該放在什麼樣的桶子裡。我喜歡閱讀,私心希望賴肥也能養成閱讀的習慣,所以我刻意花很多的時間和賴肥一起共讀,賴肥打從出生起就成長在一個隨手拿得到書的環境裡,賴肥就和一般的孩子一樣經歷過吃書、啃書、撕書、摔書的時期,但賴肥在快滿一歲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把書本拿來翻頁」比吃、啃、撕、摔好玩多了,現在的賴肥已經知道「閱讀」是怎麼一回事,也知道從櫃子上抽出自己想看的那本書,用他自己喜歡的方式享受書本的內容,比如每次當賴肥抽出Donald CrewsFreight Train時,就一定得找爸爸作陪,然後翻開書頁,把書頁裡的那列火車當成玩具一樣地推來推去。我做媽媽的經驗只有一年七個多月,但我深深知道孩子並非不能賦與期待,只是當我們期待有怎樣的孩子的時候,自己就該先當個怎樣的大人。
在賴肥學齡之前,可預期最常相處的人就是身為媽媽的我,我是賴肥濡化過程的關鍵人物,我要把我對賴肥的期待在我自己身上做出來給賴肥看!

註:
主位觀點Emic:一種研究策略,將焦點放在當地人的解釋以及重要意義的判斷;是當地人取向的觀點,旨在研究當地人如何思考。
客位觀點Etic:一種研究策略,強調研究者(而不是當地人)的解釋方式、概念、範疇以及判斷重要性的標準;是科學家取向的觀點。
田野調查的一項目標就是發現當地人的觀點信念與認知,並拿來相較於研究者自己的觀察與結論。一個文化的成員們常過於投入自己正在從事的事情以致於無法不偏不倚地討論他們的文化,研究者嚐試著將客觀而有穿透力的觀點帶到異文化研究之中,但再怎麼訓練有素的研究者,不脫也是一個帶有文化盲點的人類,所以終究沒有絕對的客觀,研究者應該體認的是:有些偏誤來自於被研究的社會也來自於研究者的社會。

2012年9月2日 星期日

過敏免疫全書9789866379062


過敏免疫全書9789866379062
醫師寫的,致病與治療機轉的解釋相對深入,難免失之深奧艱澀,但比較網路上的資訊或市面一般暢銷書籍,那種泛濫著危言聳聽、保健食品置入性行銷的「偽」衛教知識,我寧願啃這種中肯無華的磚頭書。